close


 

[合氣道漫談之7]
    五、武田惚角--大東流合氣柔術中興之祖(1)

            大東流合氣柔術中興之祖武田惚角源正義先生,是日本近代武術界
        中頗富傳奇性的人物,一生充滿許多神秘的傳說,有會津小天狗的外號
        ,所謂天狗,相信對日本文化有接獨的人都知道,那是指一種在山中會
        法術或魔法的一種有著大鼻子像人的生物,所以武田先生有這個外號,
        表示其武功的境界有如魔法一般的神奇。有趣的是當時日本柔術界有三
        位以柔克剛的著名武術家,都與大東流合氣柔術有關,而且個子都長的
        矮小。

            這三位分別是西鄉賴母的養子--西鄉四郎;西鄉賴母的弟子,被稱
        為大東流中興之祖的武田惚角;以及武田惚角之徒,合道道道祖--植芝
        盛平先生。西鄉四郎據說只有153公分高,其養父西鄉賴母有"三尺達摩
        "的外號,想來也高不到那裡去,而植芝盛平氏也只有156公分高,其師
        武田惚角先生也是矮個子,仔細推究起來很令人玩味。因為末學突然想
        到中國的八極拳的神槍李書文及以崩拳出名的形意名家郭雲深,這二人
        也是身高不高的人士,難道矮個子練武比較有成就嗎?這是題外話。

            武田惚角先生,戰國甲斐武田氏的後裔,會津藩藩士,於万延元年
        (西元1860年)10月10日在日本福島縣會津坡下町(即會津御池伊勢宮武
        田屋敷)出生,柔道創始者--嘉納治五郎也在同一年出生。無獨有偶的,
        日本二位柔術大師都出生在同一年。

            武田先生八歲時慶應四年(西元1868年),日本政府軍為了攻打德川
        幕府的殘餘部隊,集結全部兵力圍攻會幕府最大武力的根據地--會津藩
        ,暴發了戊辰戰爭,在這場日本內戰中,會津藩中少年藩士所組成343名
        的白虎隊在8月22日與豬苗代所領導的政府軍發生激戰。不久西軍攻入若
        松城,在城下町放火,緊急回師救援的白虎隊在飯盛山上見到火起,誤
        以為本城已被攻陷,集體在飯盛山自刎,只有一人被路過的路人救回,
        其他全部身亡。因為這個事件,使的當時日本人對會津藩士那種質樸剛
        健的忍耐力及誠實的態度十分稱贊,這個事件也給武田先生年幼的心靈
        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武田先生小時候就由父親--武田惚吉教授劍術、棒術、相撲、及大
        東流小具足的技法。待年紀稍大,又會津坡下的涉谷東馬學習小野一刀
        流,13歲向幕末名劍士--直心影流的神原鍵吉的弟子學習劍術。明治十
        年(西元1877年)前往大阪的鏡新明智流之桃井春藏所開設的道場學習,
        得到許多教授。從此以後武田先生帶者神原鍵吉的介紹信到處與各地各
        流派的武術家比試或學習,很快的就得到了"會津小天狗"的名號。

            因為武田家世代都是神職人員,所以從小惚角先生就與其兄惚勝一
        同接受父親惚吉的神學指導,不過惚角先不喜歡念書,反而對武術一道
        十分有興趣也就逐漸沈迷下去,武學修養也愈來愈深。

            終於惚角先生的命運之日來到。在明治八年(西元1875年)惚角先生
        隨著父親一同到福島縣東白川郡都古別神社拜訪擔任官司的保科近真,
        ,準備讓惚角向近真學習如何擔任神社神官的各種學問。那時惚角先生
        的大哥惚勝己經去世,所以惚角必須承繼父職學習神職工作。

            保科近真是誰呢?保科近真就是原來會津藩首席家老--西鄉賴母本
        人,在戊辰戰爭之後改回祖先的原姓--保科,並改名為近真。近真本人
        不但曾向惚角的祖父--惚右衛門學習大東流(小具足--一種柔術)武術及
        日本陰陽道的學問,而還精通歷代會津藩主所繼承的御式內的武藝,是
        御式內武術的保存者,雖然惚角先生向保科近真學習神職學問,其實真
        正吸引他的反倒是保科近真的御式內的武術。

            不久,日本在日治10年(1877年)發生了被稱為西南戰爭的內戰,西
        鄉盛隆主張征韓論而與明治新政府的大久保利通不合,致而發生戰爭,
        惚角仰慕西鄉隆盛的為人,放棄了繼續學習神官的工作,首途九州。沒
        有料到,當惚角到達九州時,尚未有機會加入西鄉隆盛的軍隊,西南戰
        爭就已經結束了,而且西鄉盛隆(1827-1877)本人也已自殺身亡。

            未能達成心願的惚角先生,為了謀生只好加入雜技團,到日本各地
        巡迴表演,並藉這個機會與流球空手道高手及擅長當身技的柳生心眼流
        師範決鬥,都獲得勝利。

            明治十二年(西元1879年)春天,惚角先生19歲在熊本城的槍術道場
        以教授學生槍術賺取學費來謀生,因為惚角喜歡棒術,也以劍道中的突
        剌為其得意招式,加上他比武曾多次得勝,心中不免感到很驕傲,有一
        回在教授課程結束後,要三位學生手持真槍向自己攻擊,自已則持著木
        刀,當三位學生持槍剌向惚角,惚角很快的擋開了三人的突剌,並以木
        刀砍斷了其中一位學生的槍柄,沒有想到折斷的槍柄居然反彈,打中了
        惚角的嘴,而且打斷了門牙。這件事使惚角覺得沒有面子留在道場中,
        只好離開道場而住在旅館中修養。

            住了沒有多久,金錢很快的用光了,而且付不出旅館的住宿費,只
        好用教授年輕人學習手裡劍(飛鏢)來賺錢維生。有一天當他指導學生時
        時,旁觀的群眾中有一位左手左腳路都麻痺的男人,對惚角的技術感到
        到好笑。惚角心裡十分不服氣的上前質問他嘲笑的原因。那位男人笑著
        回答說:「以尖銳的東西剌穿物品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說著就拿出銅錢
        向木製的靶上丟去,銅錢居然射入木板,而且有一半以上的面積在木板
        中,接著這位男子同樣地又向木板射了數枚銅錢,都是同樣的結果,他
        用手指很輕鬆地把這些錢都拔出來,再把銅錢射入木板中,如此連續數
        次。

            對於這樣高明的技術,令惚角驚奇不已,馬上向那位男子請求指導
        以後三天內,不斷地練習這項技術,可是一次也無法如那位男子一般,
        把錢射入木板中。到了第四天,那位男子突然不告而別,惚角到處打聽
        尋找都沒有找著。

            後來旅館的人告訴他,傳說在宮崎日南市有一位名叫鵜戶明神的神
        仙,常常為了懲戒那些心術不正或是狂枉自大的人,而化身為猿子或是
        山伏來教訓這些人。這時惚角才覺悟到自己太過驕傲了,從此以後謹慎
        言行,並常以這個故事告誡他的弟子引以為戒。

            後來為了希望能見到日向的鵜戶明神,在明治12年(1879年)7月惚角
        做了為期7日的參籠祈願的斷鹽修行,到了第7天,他被突然出現的修驗
        道的老行者帶到吾平山中去。這位修行者自稱自己是「鵜戶權現」,同
        時讓惚角見識他能呼風喚雨的神力,以後惚角就跟著這位行者修習密教
        ,但在半個月後那位老人就不見了。有了這次體會之後惚角覺悟到從前
        自己一昧求勝利的武術修行是錯的,從此專心修習密教的奧義,同時徒
        步到各地的密教道場或靈山參訪。

            明治13年(1880年)保科近真跟著前會津藩主松平容保前往日光東照
        宮擔任神官;同年8月惚角先生也到東照宮做保科近真的助手,做一些挑
        水,打掃庭院及燒洗澡水的工作。閒暇之餘,向保科先生學習御內式的
        大東流武術,而且到附近的二荒山持續修行密教心法。

            平日,惚角都要到很遠的地方挑水回來,有一次偷懶,改去近一些
        地方挑水,倒入茶壺中燒煮,近真先生連茶壺藝都沒有打開就知道這不
        是平時挑來的水,馬上斥責惚角馬上換過重新去挑水。近真並常時突然
        出現在惚角的身後,大聲向惚角喝斥:「惚角當心!!」惚角就在保科近
        真如此嚴勵的督導下踏上修學之路。

            明治20年(1887年)以後,惚角27歲,開始於日本各地教授武術,根
        據後來留下來的英名錄上記載,惚角的弟子有大臣、軍官、警察署長等
        社會有地位的人,甚至海陸軍大臣--西鄉從道都曾向惚角學習過。所謂
        英名錄指的是記載向惚角學習武術的弟子的名冊。

            明治31年(1898年)惚角前往伊達郡的靈山神社參訪時,意外發現保
        科近真在此神社任職。師徒分離數年能再重逢是件值高興的事,近真高
        興之餘,便將御式內及向惚角祖父學習大東流小具足柔術的奧義都傳給
        了惚角,並命惚角繼承會津藩代代相傳的奧傳。

            後來近真於惚角的英名錄提了一首詩:
            「手拍河流水無蹤,水起漣漪即無影。」

            此後惚角就以大東流柔術與小野一刀流兩個流派為主,到日本全國
        各地傳授武藝。

            到了大正11年(1922年)惚角將大東流柔術改名稱為大東流合氣柔術
        ,跟隨惚角學習武術的人非常多,但得其認可可以代他傳藝的師範免許
        卻不到二十人。第一位得到惚角的師範認可的佐藤完實,此後比較名的
        有江秀太郎、三上富治、崛川幸道、佐川幸義、吉田幸太郎、松田豐作
        、前菊太郎、植芝盛平、久琢磨及山本角義等人。

            其中植芝盛平後來另創合氣道,道場近布世界各地,成為合氣道道
        祖,也使合氣道之名廣為世人所知。另外久琢磨則得到惚角全部大東流
        奧義的傳授(皆傳之事),還有刀根館正雄也得到皆傳之事,但比較不為
        為世人所知人知,而少為人知合氣二刀流的劍術則只傳給了佐川幸義、
        久琢磨、山本角義等少數人而已。

            到了昭和7年(1932年)惚決定由其三子時宗(清吉)做為武田家的繼承
        人,並於9月為其入籍為嫡子。其後惚角繼續在日本各地活躍著,最後於
        在昭和18年(1943年)於客死於日本北海道青森縣,享年83歲。遺體葬於
        羽黑山的西林寺,他的墓前的石製的線香台上刻著自戰國時代令群雄心
        驚武田家的菱形家紋。

            惚角去世後,其子武田時宗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昭和29年(1954
        年)于北海道網走設立大東館道場,把東流合氣柔術與小野一刀流劍術合
        併稱為新大東流合氣道,致力於培肓門徒的工作。後來於平成5年12月過
        去,目前武田家為其長女京子之夫武田正修繼承宗家之位。

            註:本文是根據日文版合氣道教室內武田惚角小傳為本,再加上末學
        收集的其他的資料改寫而成,中文版的合氣道教室是由聯廣公司出版,
        末學私下以為其譯者可能對日本武術並不很了解,所以在武術名詞及年
        代都有很明顯的錯誤,期望該公司再版時能予以訂正。如惚角小傳中,
        惚角在熊本城旅館中教授的是手裡劍,中文版居然譯為揮刀術,根本差
        了十萬八千里,另外柔術也都翻譯成柔道。

[合氣道漫談之8]
    六、合氣道的開創者--道祖植芝盛平略傳

            若要定義什麼是合氣道?狹義合氣道指的是植芝盛平所傳的合氣道
        ;若以廣義而言,合氣道應指的是保科近真與武田惚角氏等人所傳的大
        東流合氣柔術。所以末學先介紹道祖植芝盛平的略傳,往後後有機會再
        略述惚角先生的其他傳人及合氣道道祖的其他弟子。

            末學為何要一一介紹影響合氣道的武術,及名人的原因,主要是為
        了探索合氣道的創造過程,以及形成合氣道的心路歷程。如此對於了解
        這一門武術及理解這一門武術的技法有相當大的意義。記得鄭子太極拳
        的吳國忠老師曾用「先師的思路」這個名詞來解釋鄭曼青先生的太極拳
        為何那種威力。同樣的,若我們去研究合氣道歷史及合氣道各位祖師的
        生平,也許就可以從中理解他們的學習歷程,進入他們的思路,進而了
        解這一門武術精髓所在。

            很可惜的,在這方面各國術名家名手的傳記,卻非常少,有的只有
        一些略傳、小傳,甚至連照片都沒有留下,不似日本往往有系統的留下
        演武姿勢的照片、影帶,令人無法一窺全豹,末學在匯集合氣道的歷史
        時,深覺得非常感慨,但願其他前賢若有相關資料,應做一個整理,公
        布大眾,不願外國專美於前,也讓我們有機會一睹前賢的風采。

            以下道祖的略傳,末學衋量不用神化美化的字眼來記述,而用一般
        人的眼光來看待,如果能讓大家了解,道祖如何從一個平凡的人成為一
        代武術宗師過程,而這種精神的感召因使大家在學習合氣道或是其他武
        術有所領略,那就是末學之幸。

                壹、年少時期

            近代日本合氣道道祖植芝盛平氏於明治 16年(1883 年)11月誕生於
        日本和歌縣田邊市的一個中農家庭。幼年時因為患腺病導致身體很虛弱
        ,體格也矮小瘦弱。個性不喜歡念書所以在念中學就中途輟學了。據說
        因為目睹自己父親被人欺負,而本身身體不好而無力保護父親,因此下
        定決心學武來強身自衛。於是自十四、五歲起開始學習天神真楊流柔術
        ,從此步入武道的學習之路。

            18 歲時,為了生計,抱了很大的希望來到東京,住在日本橋的親威
        處,在批發商工作。從那時候起,植芝盛平先生利用晚上的時間到位於
        淺草的起倒流道場向戶澤德三郎學習起倒流柔術,另外也曾向位於飯田
        町的神陰流道場習神陰流的柔術技法。在東京時,道祖過著十分忙碌的
        日子,但因為身子虛弱、加上心神交憊,住了三、四個月就因病離開了
        東京回到和歌縣的故鄉。

            在這裡末學打個插,有件很有趣的事情,近代柔道的創始者--嘉納
        治五郎先生於年青時也學過天神真揚流柔術及起倒流柔術,並以此為基
        礎發展出近代的柔道,而推廣到全世界。同樣的,合氣道創始者植芝盛
        平先生同樣在年輕時也是學習天神真揚流柔術及起倒流柔術,而後卻創
        出了合氣道。二位日本柔術界的名人,基於相同的基礎上,受到起倒流
        的柔術影響很大,往後卻有不同的發展,但都同樣把日本古代柔術改為
        近代日本式武道,流傳到全世界,這不能不說是件很耐人尋味的事。

            對柔道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嘉納治五郎先生為柔道留下所謂五大形
        的技法,其中的古之形,就是起倒流的技法,而這些古之形的技法對合
        氣道的影響也十分深遠,在目前合氣道中都可以找到相同、甚至相似的
        應用技巧。

            接著簡介一點天神真楊流柔術及起倒流柔術之後再述說道祖的生平
        。

            天神真楊流是明治維新前文久年間(1861-1864年),紀州藩士磯又
        右衛門所創,磯又右衛門首先學習由醫生秋山義時在中國學的武術而創
        的楊心流,後來又學由楊心流所發展的真神道流柔術,後來將二者溶合
        而命名為天神真楊流。天神真楊流柔術算是比較新成立的柔術門派。此
        流柔術的特點是在做柔術技法時會使用以拳頭打擊敵人穴道要害的技法
        ,這是他派柔術所不常見。並且這派柔術主張對敵時,雙肩不可以聳立
        ,全身要保持柔軟,不可以直接跟剛強的敵人相衝突,全身要像海上的
        浮木,隨波逐流,如此即能克敵制勝。這種重視氣的觀念及打敵要害的
        技法,目前仍舊在合氣道技法可以見到。

            明朝時歸化日本的陳元 (上斌下貝 )(1587-1671 年 )僑居日本時傳
        給日本浪人福野七郎古衛門,以後稱為福野流柔術,以後日本人寺田右
        衛門繼承之後,吸收其他柔術門派的優點而改名為起倒流柔術,寺田右
        衛門有時也稱這個武術為真信流柔道,據說這是最早使用柔道這個名稱
        的武術。在「起倒流傳書」的天卷中提到:「起倒流係站起和倒下之意
        。起為陽形、倒為陰形。以陽可勝、以陰亦能勝。以弱能勝強;以柔能
        克剛。」

            目前柔道可說是以起倒流柔術為母體所發展的,一般我們所看到的
        柔道只不過是柔道五大形中的亂取之形中其中的投之形與固之形而已。
        投之形就是摔法,如過肩摔、大外割之類;固之形就是壓制、控制法如
        袈裟壓制、十字勒等。而比較不常見的柔道四大形,如日本女子柔道特
        別重視的柔之形;訓練空手入白刃、空手奪刀的極之形;充份表現起倒
        流柔術的古之形;根據水的形勢為主體的五之形等就少為日本柔道之外
        人為知。而起倒流柔的一切也是跟合氣道有密切關係,因為植芝道祖的
        弟子如富木謙治、望月稔  (亦是武田惚角的弟子 )都是柔道高段者,而
        望月稔等人更是嘉納治五郎先生派來向植芝盛平學習合氣道的幾位柔道
        高段者之一。所以可知他們之間的關係。最後在此以嘉納治五郎先生寫
        在講道館道場的扁額為做為此段的結束。「無心而入自然之妙;無為而
        極變化之神。」

                貳、青年期的武術進修

            話說道祖回到故鄉之後,想起自己身體虛弱做不了什麼大事,就下
        定決心好好鍛鍊身體,於是開始練習跑山路。最初每天只跑四公里左右
        的山路,經過了十多天咬緊牙關努力,逐漸變成習慣,體力也逐漸增加
        ,體格也日異強壯。

            盛平先生在明治36年(1903年)20歲時,開始投身軍旅,進入大阪第
        四師團轄下的37連隊,此後一共在軍中生活了4年。那時他雖然只有156
        cm的身高,但對於槍術、劍道都熟練,甚至軍隊的武術教官都要向其請
        教,並曾參加日俄戰爭。其間,盛平向(土界)市的中平正勝學習後藤派
        柳生心眼流柔術,學習柳生流無刀攻的技法,無刀攻技法就是用空手對
        付真刀劍,並能將其擊落的技巧。植芝先生於 25 歲時 (1907 年七月 )
        得到師範許免。同年  (明治 39 年 )從軍中退伍,回到故鄉和歌縣從事
        農家工作。

         盛平日臻熟練的槍術,其基礎便被認為是當時軍旅生涯時奠定的。
        退伍之後(同年明治39年)盛平在故鄉過著農耕生活,一方面接受偶爾到
        田邊遊玩的柔術家之邀請,在貯藏室改建的這場和村裡的青年們一起習
        練柔術。

          20 多歲的盛平,藉著這些武術的習練,奠定了成為武術家的基礎。
        尤其是長約四年的軍隊生活和柔術習練,使他得以擁有強健的體魄。日
        後盛平的柔術技術之飛快進步,主要歸功於這一時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林北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