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受傷的時期:練習遠高於比賽遠高出三倍

 


【柔道論文】

 📍 臺灣高中(職)柔道選手得意技動作與運動傷害成因之探討(2017, 黃志仁)
▽本研究對象:得意技過肩摔的高中生
▽本研究建議:是否過度訓練造成肌肉拉傷、賽前熱身賽後緩和
▽本研究結果:
.最常受傷的性別比例:男
.最常受傷的量級:中量級〉輕量級
​​​​​​​.最常受傷的時機:防守時〉攻擊被對方反摔時
​​​​​​​​​​​​​​.最常受傷的原因:精神不濟〉勉強使用技巧硬撐 & 熱身不足
​​​​​​​​​​​​​​.受傷最常發生時間:訓練時發生、發生在(肩>膝>腰)
​​​​​​​​​​​​​​.比賽受傷主因:硬撐〉注意力不集中〉為了獎牌勉強做
​​​​​​​​​​​​​​​​​​​​​.最常受傷的部位:膝蓋〉肩膀〉腰部〉手指&踝
​​​​​​​.最常受傷的類型:肌肉拉傷〉韌帶拉傷〉關節扭傷
.最常受傷的技巧:過肩摔( 多人得意技緣故)〉單臂〉小內割〉大外割
​​​​​​​​​​​​​​.寢技受傷率: 關節技〉壓制〉勒頸〉
​​​​​​​.受傷後復原時間:1~3周 
.約一周無法訓練
.預防受傷:受傷處貼扎〉加強肌力肌耐力
​​​​​​​​​​​​​​.受傷練習時最常用護具:白貼〉繃帶
​​​​​​​​​​​​​​.受傷練習時最常用處理:冰敷&貼紮休息〉推拿按摩
​​​​​​​​​​​​​​.受傷後最常用就醫:中醫〉西醫〉自行處理
​​​​​​​​​​​​​​.80.3%都還未治療好時就開始練習
​​​​​​​​​​​​​​.預防傷害的自我對策:集中精神、患部包紮、加強肌耐力
▽提及的文獻:
.柔道受傷原因(過度疲勞、精神不集中、技術不良、規則不熟悉)
.手技和足技比賽常用是因為學柔道初期就是基礎動作
.(1999)泛太平洋賽最常得分技,單臂排第6 & 肩車排第9
.2008亞青賽男以過肩摔高獲勝率,寢技獲勝率女高於男
.2012年改規則(特別是和角力相近的肩車、雙手割、掬投)
.日本大學生機率最高(膝>肩、韌帶拉傷>脫臼、過肩>掃腰、練習時、自己施技被反摔、1個月內恢復、白貼防具、未痊癒就開始練習
.警大以柔道課最常受傷(比例最高:腳踝、扭傷、動作錯誤、尋求中醫、主被動做過肩和大外)。第二高是摔角課(比例最高:膝關節、拉傷、推拿)
.最常受傷的(單雙)臂過肩發生在訓練(>比賽)時,防守過肩摔方原因是精神不佳,上肢扭傷
.體院選手最易受傷類型(扭傷>撞傷>拉傷>脫臼),摔(內腿>大外>過肩)


 

 

📍柔道運動員前十字韌帶傷害機轉之探討(2001.王鍵慰)
▽本研究指:前十字韌帶斷裂
▽本研究結果:
  1.前十字韌帶傷害發生原因(1.外力直接撞膝關節2.膝關節過度扭轉)
  2.練越久平均受傷次數越多(練7年最多)、原因以免強施技最多,腿技(內腿、小內割)受傷較多
▽研究建議
-了解倦怠原因和消除方法
-以積極性的攻擊代替消極防禦、適應不同身材的對手攻擊模式、對手太穩定不要做動作(除非是破勢)
-對練找肌力和技術差不多的對手
▽提及的文獻:
.膝蓋受傷以前十字韌帶最多
.前十字韌帶的強度隨年紀增加,膝蓋固定不動數周會減弱
.禁止12歲以下做關節技和勒頸
​​​​​​​
 

📍柔道十字關節技應用報告書
▽提及的文獻:
A.急救措施(保護、休息、冰敷、加壓、抬高)
B.十字固造成內側韌帶傷害
  1.第一級:扭傷 (內側疼痛)
  2.第二級:部分撕裂 (內側疼痛)
  3.第三級:完全撕裂 (關節不穩定)
C.復健:
第1期(手肘固定減少活動)
第2期(向心及離心訓練)
第3期(離心控制的長度須達到最大程度)
第4期(彈力帶及輕微專項訓練)

 

📍受傷柔道選手之悲樂觀傾向與受傷程度對心情反應及因應行為的影響
▽本研究對象:乙組柔道選手
▽本研究結果:
  1.樂悲觀與受傷程度無關係
  2.重傷相較輕傷上比較緊張、比較沒活力
​​​​​​​  3.樂觀者較於接受受傷是時
▽提及的文獻:
-柔道訓練每周一次以下者受傷比率最高
-樂觀受傷者會面對事實、積極復健、善加處理心情、尋求社會支持
-受傷選手有效減少受傷再次發生
-受傷原因(熱身不足、技術不正確、松神鬆懈、場地問題、過度訓練、生活壓力、柔軟度差
-受傷選手會對該運動產生疑惑、畏懼、退縮、無法集中注意力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山林北怪 的頭像
山林北怪

███████ 山 林 北 怪 ▎武 術 參 訪 記 者 █████

山林北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