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寶老師與謝宗學教練)
[山林北怪記者 台北報導]
記者在2022年起聽聞王晉讓一系的忽雷架太極拳在台北已有教學處,這是由謝宗學教練所帶領的太極拳團體,並且每兩周邀請郭冬寶老師北上指導。其團體之師承脈絡如下:
※李景炎→楊虎→陳應德→王晉讓→郭冬寶→謝宗學。
(課程一開始就是團練)
【打套路囉】
於是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個雨天,編號08的記者山林北怪來到石牌國中練習場參訪,雖然整個練習場滿著厚厚的冷空氣,但是大家像是預知會流汗一樣,全部都換短袖,謝教練更是換上短褲,頭上綁著止汗帶,這行頭更顯得專業,課程一開始就是團練幾次套路,這用老一輩的話就是〈沒得商量〉,郭老師更是跟記者說道『長期打20趟的功力是打10趟難以比擬的,打30趟進步幅度更是打20趟的人難以想像的』。郭老師在這團練期間完全沒有閒著,一直求好心切的重複著『鬆腰、體重落到腳底』,就像和藹可親的鄰家老杯杯一樣屢屢叮嚀著。
小編看著他們打完一遍又一遍,心中不禁懷疑起『老百姓學太極拳第一定律:學完拳架日,畢業走人時』,這些學員在學完拳架後,不但沒有從太極拳大學畢業而離開,並且都繼續鑽研到碩士班了,在其中更是不乏有新竹學員定期北上上課,新竹哥在早年高雄就讀大學時,已經拜入郭冬寶老師門下,歷經多年後更是抓緊這個可以再精進的機會,悠悠歲月默默見證著這難得的師徒緣分。
(郭老師講解懶扎衣周身繞圈與後腳勁)
【郭老師的教學】
接著郭老師開始由起勢開始細雕大家的動作,小編採訪過與郭老師同輩的各老師中,以郭老師最重視『開合』,而開合在外型上也和『起落』需協調配合。小編跟郭老師問起『懶扎衣』和『六封四閉』身體對敵方向問題,郭老師解釋在膝蓋和腳同向的基礎上,拳架的設計可以讓我的側身去迎向敵方正面,降低敗勢的技擊風險。
(摟膝斜形:有如跳繩般的精巧勁道)
在各招式的轉換過度間,郭老師非常嚴格的要求虛實分明,這再輔以鬆透的『大落』才能有『大起』的空間,像是準備『摟膝斜形』前的過渡式,極大重心皆落在右腿,再轉換翻背勁到定式,由於右臂公轉大圈不易使勁道連貫,於是郭老師對本招用跳繩來形容非常有趣,這使得學員更容易將老師的重點完完整整的放在心底。
(撇身捶和鷂子翻身後都有接著演手捶)
郭老師講解完『摟膝斜形』的跳繩勁道,同時也把有著類似勁道的『撇身捶』一併介紹,〈如果是滿腦子想著如何賺錢的小編,一定加開進階班才肯把這緊要處講明〉,除了『開合、起落、虛實』等相同的基本要求外,『撇身捶』更需符合眼觀肩肘的外形規範,郭老師似乎深怕遠地學員學不好般,馬上加碼下一式『演手捶』說明,實則是其間的過渡式非常重要,敵方在我『撇身捶』後擒我肘臂,我必須腰跨和肩肘配合轉關,將背勢轉順勢化險為夷。
誰知道郭老師腦內 CPU 轉動的超級快速,馬上想到『鷂子翻身』也有『演手捶』,乾脆就連同『鷂子翻身』縮放勁道一併講解了,這信手拈來的思路脈絡,充滿了滿滿的愛徒誠意。這對學員而言,已成充滿幸福感的樹狀脈絡圖,小編將今日部分描述繪圖如下:
【後記】
小編不由得想起之前在高雄文化中心見到郭老師的教學卻無緣參訪,實則是他太勤奮帶學生盤架和教學,使得小編完全找不到空閒時間去打招呼而失之交臂。這次總算如願參訪,窺見忽雷架真理與勤練傳統,特別是本次在上課期間常常看到郭老師不厭其煩地幫學員調整動作,也邊講解著其中沉肩墜肘的理由,好不容易下課休息一會兒,郭老師也在回答學員的疑難雜症,上課了郭老師繼續滔滔不絕的叮囑拳訣重點,不知何時才有休息的時候。
郭老師的處事低調、教學勤奮、和練拳嚴謹數十年來始終如一,完全是想成為高手又願意苦練的學生夢想中的完美老師啊!
(郭老師不厭其煩地幫學員調整動作)
【郭老師台北授課資訊】
https://smallshieh.blogspot.com/2021/10/20211025-830-1130-8100-2700-1900-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