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北怪記者 花蓮報導]
作為世界上最為著名的短棍術 — 菲律賓魔杖,雖是當年由李小龍電影而廣為人所知,但你知道嗎,菲律賓魔杖技術也長期存在一些國家的軍警訓練中喔,講到這裡大家應就知道本次參訪重點是菲律賓魔杖了吧,今天我們就來到《花蓮TAKAO武術教室》,見識阿爪教練的菲律賓魔杖威力。
不過按慣例小編還是得作行前功課,這次功課是網路上推的〈沙丘〉電影,裡面有一幕是主角保羅和他老師在演練菲律賓魔杖的情節,影片裡他們是拿魔杖長度的金屬刀,但如果你知道魔杖內情就不會覺得意外,因為魔杖原型就是西瓜刀長度的刀子,甚至目前有些魔杖門派仍以刀法在練棍子呢!
【練習場地】
記者目前所在現場是TAKAO武術教室練習場,後面有兩位夫妻學員是一起過來學的,他們各自有著傳統武術和柔道的武術底子,一方面他們都對武術有興趣,一方面也想學點實用的,小編覺得棒棒:(這是一對大難來不會各自飛的同林鳥)。
記者眼前的練習場布置相較上次來參訪呢,牆壁多了兩排防撞墊,小編覺得若被人摔到牆上,都能順利練習「牆上護身倒法」了說(誤)。
然後小編突然被甚麼東西打到,原來是從樓上垂下來的道帶,有白、紫、棕帶,我想如果蒐集多一點垂在門口,根本就是武館味濃厚的門簾了,波棒!
(後面垂掛的道帶正飄揚)
【菲律賓魔杖小知識】
阿爪教練說魔杖各門派的風格差異,有的在練習時會近距離輕敲,有的回放長擊打,各有各的獨門見解。
另外練習菲律賓魔杖的武者們,彼此都習慣對基本打擊以數字來溝通(像是角度一、角度二),不過各門派間招式和數字對應可能會有小差異,然後攻擊數字的 (角度一、二、三) 順序常和該門派的套路對應,所以可知各門派套路會有差異。
(扇棍)
【熱身】
〈扇棍〉熱身可藉由揮動棍子的慣性來練習手腕的力量和柔韌性,阿爪教練以側方、 前方、上方、反向等位置做扇棍,小編覺得很有不知道怎麼說的傳統風味。
接下來是是做〈轉棍〉熱身,練熟後可以利用甩棍的慣性讓它順順的走軌跡,如同玩具四驅車超級利用慣性在不同彎曲的軌道上衝刺,會超級衝衝衝順順順的。而在力衰最後一哩路的那個頓點,阿爪教練會在此順道敲小腿練硬度,然後再反彈走另一條軌跡喔。
(轉棍)
【上課實況】
一開始是當敵人以角度一方向打來我該麼應付?簡單講就是+9打的王八拳方向啦,此時我得及時以立棍方式擋下,並且伸手做 Checking-hand 控制(這如同用聽診器去聽對方的攻擊動態),隨即我要展開第二波反擊。
阿爪教練說攻擊的邏輯是(首要打持械手,次打要害),但實際怎麼打甚麼部位,則以當時順手與否來決定。
(首要打持械手)
【敵人用角度二方向打來】
根據不負責任的統計,多數人打完角度一後,多是順勢以反向角度打回來,這反向角度就是角度二,這是一種坐回頭車的概念。
本堂課打角度二的人一開始是採越過頭頂來開始的,不用再多打角度一,這有點像是梳油頭的外型,007電影都一再跟我們講簡單梳頭都是殺招阿!
(角度二方向打來)
阿爪教練在大家練習過程中,還是一直鼓勵大家打擊要畫大圈,因為能大必能小圈。
【魔杖套路】
阿爪教練教大家常用的套路片段,是角度一到角度五,這分別是揮打頭部和杜子,根據小編的情報網,菲律賓武術的各兵器也是以角度一到五為基本招練習。話說回來,這其中角度五的動作是前刺肚子,學員有提出問題說為何左手要去拍右小臂發出聲音呢?(這是武俠電影後製的配音嗎?)
(前刺肚子為何左手要去拍右小臂)
阿爪教練解釋這至少有兩個目的:
*1.模擬敵人的攻防(像是把他拉過來打)
*2.煞車作用,用來控制打擊力道何時該停。
本套菲律賓魔杖套路在演練上,可以固定步法也可以動步練習,現場看到阿爪教練帶兩位學員打這套路真是超滑順的,小編直覺動作比熱舞男團還整齊說。
(套路1~4)
【各種擋法】
阿爪教練介紹各種打法,基本上可分兩類〈我棍尖朝上是一類,棍尖朝下是第二類〉,這其中有著各個有趣的名字,像是:屋頂、雨傘、雞翅膀、盾牌等。
阿爪教練提到有的菲律賓魔杖門派只有ㄇ字型的三個防禦法(上擋和兩個側擋)。
【後記】
如同本文一開始提到的〈沙丘〉電影,他們使用中型刀劍戰鬥,都可以看到熟練的魔杖招式,這些轉換成本課堂的短棍,完全的無縫接軌,加上詭譎的攻擊角度、隨時伺機而動的 checking-hand、撥蛇牙的戰鬥核心,如此成熟的理論架構及實戰養成,使得菲律賓魔杖舉世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