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論文】
📍柔道與角力運動員的等速肌力差異
▽ 本研究結果:柔道運動員的上肢左側伸肘肌顯著高於角力運動員,研究說明柔道施術者須透過抓對方衣襟來施展
📍高強度折返跑負荷與閥值耐力對柔道比賽能力之影響
▽ 本研究採用:10m*5折返跑
▽ 本研究結果:個人基礎耐力無氧閥值速度能力越佳者,在柔道專項測試和折返跑負荷乳酸越低值
▽ 文獻:
.比賽中過早產生大量乳酸堆積,生理上易提早疲勞影像表現
.折返跑和敏捷性有關,10m折返跑類似過肩摔負荷
.血氨堆積和疲勞有蜜切關係
.乳酸&血氨都能判斷訓練強度和疲勞
.運動完第五分鐘心跳率(很差:>130/130-120:差/120-115:可以/115-105:好/105-100:很好)
.運動時心跳率上升&結束後速率可表心肺適能的優劣
.柔道競賽成績,恢復能力是影響關鍵
.有氧能力越好,排乳酸速度越快,無氧耐力越好,乳酸產生越少。
📍下肢力量與無氧閾值耐力對柔道過肩摔(seoi-nage) 之影響 (2020. 林筑筠)
▽本研究敘述:有氧閥值佳者恢復能力也越快
▽文獻:
.柔道選手需要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表現, 主要提供能量來源為無氧非乳酸系統,其快速恢復能力需依賴個人有氧能力, 而無氧耐力能力愈佳者, 其無氧性運動負荷產生乳酸濃度愈低,越能維持肌肉力量的輸出
.無氧動力能量來源主要取決於存儲肌肉內磷酸鹽和肝醣
.過肩摔雖然是強調上肢的動作, 最多的能量消耗為下肢並非上肢
.當最大負荷結束後, 第 5分鐘之心跳率可做為恢復速度的判斷。以運動員來說, 最大負荷後第 5 分鐘之心跳率低於 1 0 0 /m i n 代表具有高競技能力
.當最大心跳率達9 5 % 體循環系統已呈現極大壓力, 因而造成身體組織缺氧
.由運動時心跳率上升的快慢與運動結束後心跳恢復的快慢, 皆可顯示心肺適能的優劣。
.當運動負荷持續累積或沒有足夠恢復時間, 將導致疲勞或造成力量減退的現象
.乳酸的堆積會干擾神經傳導的速度、肌肉的收縮, 也將導致疲勞的出現
.比賽中若過早產生大量乳酸堆積, 便容易出現疲勞現象進而影響了選手在比賽時的動作執行與運動表現
.心跳率隨強度的增加而上升, 直到接近個人最大心跳率為止。
.最大乳酸堆積濃度與無氧閾值速度關係呈現負相關
.有氧能力越好, 乳酸排除速度越快, 無氧耐力能力越好, 在高強度負荷運動中乳酸就越低。
.有氧閾值高的選手恢復能力快
.無氧閾值能力愈好, 在高強度負荷下, 乳酸濃度愈低, 越能維持肌肉力量能量的輸出,無氧閾值可以由運動訓練而提昇
.可透過無氧負荷訓練方式來增強肌肉在無氧狀態下的續航力, 並有效提升體循環與新陳代謝功能
.高強度運動負荷, 其血液最大乳酸值受到無氧閾值能力影響
.肌力是競技運動勝負的最重要因素
.下肢無氧動力和柔道摔技有密切關係(摔技需較高無氧動力表現)
.過肩摔和下蹲跳用的肌肉單位無差異
.比賽得分統計中, 過肩摔幾乎是獲得一勝及得分最多的技術動作。
.跳躍高度越高, 代表選手下肢的肌力就越好
.選手常在比賽兩分後力量和耐力降低
📍間歇運動與有氧運動對新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體適能影響之研究
▽本研究結果:間歇和有氧運動,有助於仰臥起坐(肌力和肌耐力)和立定跳遠(爆發力)
📍柔道選手六週專項HIIT訓練與表現提升之效果
▽本研究結果:有效
📍不同負荷對柔道模擬比賽心跳率與乳酸之影響(2012.黃詩涵)
▽本研究結果:划船測功儀和柔道的乳酸堆積濃度高度相關,訓練可以增加划船測功儀
▽文獻:
.有氧能力好乳酸排除快,無氧能力好,乳酸越低
.乳酸快速堆積會影響運動表現
📍柔道專項運動員體內維生素D含量及營養攝取狀況之探討
▽本研究結果:由上述結果發現運動員維生素D營養狀況為不足或缺乏者,占整體比例50%,顯示大專校院柔道專項運動員有潛在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風險,建議應加強飲食及維生素的相關知識推廣
📍高強度折返跑負荷與閾值耐力對柔道比賽能力之影響 (鄭玉兒,2011)
▽本研究結果:個人基礎耐力無氧閾值速度能力越佳者,在柔道專項測試和折返跑負荷乳酸最大值呈現出越低的關係。
▽文獻:有氧能力越高, 乳酸排除速度越快, 無氧耐力越好,高強度運動中產生乳酸越低
📍跳躍介入對柔道選手肌肉活化與專項體能表現立即性效應
▽所提及文獻:
.高的肌肉溫度可以增加肌肉收縮的力量和速度,增強神經肌肉活化效果
.咖啡因助選手提升無氧性爆發耐力(運動前1小時喝黑咖啡) (乳酸會因咖啡因而提昇)
.咖啡因能提升無氧表現和疲勞水準、提升神經肌肉效能、加快反應速度
.柔道家比柔術家有更好跳躍能力
.下肢肌力非常有效(深蹲-硬舉-上搏)
.跳躍能力越好在SJFT (special judo fitness test)評比越好
▽本研究結果:經過跳躍,可刺激肌肉活化,在下肢爆發力與跳躍高度、等長爆發力都有顯著增益。
▽本研究敘述:跳箱訓練可以提高爆發力-協調-下肢力量
▽本研究對象:甲組柔道選手,30am跳躍
(2013.陳丙紳)不同測試方式對柔道專項負荷心跳率之關係
-乳酸多寡的相關因素:運動強度.參與肌肉量.運動長短
-大小外割:有極高乳酸濃度
-運動強度可透過最大心跳率和攝氧量界定
(2021.曾正豐)柔道HIIT訓練模式對COOPER-TEST 與攻擊頻率之影響
-心跳率恢復至安靜狀態的速率可顯示心肺適能的優劣
-最大攝氧量
-現代柔道於比賽或對摔的模式生理運作方式更是接近高強度間歇的生理機制
- 柔道主要能量來源為無氧代謝系統, 柔道競賽的代謝特點是以無氧代謝為基礎
(2013.曾小芬)我國柔道選手得意技與基礎體能之探討
矮的人較佳:過肩摔, 小內捲
(2007.劉金龍)不同能量代謝系統之柔道專項能力檢測與血氧指數的應用與探討
-乳酸太早堆積會產生疲勞感影響表現
-心率變化速度可以得知反映攝氧量&運動強度
-乳酸堆積可以判斷運動強度&有氧能力判斷.
【其他論文】
📍間歇運動與有氧運動對新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體適能影響之研究
▽本研究結果:間歇和有氧運動,有助於仰臥起坐(肌力和肌耐力)和立定跳遠(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