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書類】
📍 柔道勒頸技術應用報告書
敘述:與立技不同,寢技只要多練就可以變成專家
📍 柔道-追進式單臂過肩摔
▽提及的文獻:節奏控制訓練模式,能有效提昇柔道的下肢專項力量
📍 柔道-釣袖進腰
‧敘述:釣袖&過肩&小內割彼此聯絡
【技術相關】
📍 柔道立姿摔法過肩摔不同位置「破勢」、「取位」及「施術」之生物力學分析
▽本研究結果:比起10公分破勢來說,20公分破勢法較快也較能帶動重心。
▽提及的文獻:我轉進去前胸後背離敵太近的缺點 (破勢沒用處、敵人上身重量會讓我右腕和右肘擠痛、會被敵人反拉)
📍 柔道單臂過肩摔破勢動作專項力量之測定分析
▽本研究結果:
‧單臂過肩獲勝因素上,第一重要是技術、第二是力量
‧國手組強在:相對最大力量、平均發力率、相對平均力量、初始發力率、反應時間、爆發力
‧破勢要素:第一重要是反應能力,第二爆發力
▽提及的文獻:
‧(初始)阻力負荷小時速度重要(摔成功),大時則是最大肌力重要(被抵抗),與拉內胎過程同
‧文獻:彈震式爆發力訓練,負荷在單手拉力的30% 最佳
‧文獻:(破勢)爆發式拉力對創造比賽優勢很重要,
‧文獻:爆發力影響因素有(最大肌力、達最大肌力所需時間、快速肌力指數、發力率、初始發力率)
‧文獻:(單臂、丟體、掃腰)系選手的最大爆發力都落在破勢時
‧文獻:破勢是柔道摔技的出發點,其中上肢爆發力勢最主要關鍵,這可採機車內胎訓練,上肢爆發力和臂力強選手往往佔盡優勢
‧文獻:過肩摔適合矮小(60-和66-量級)且速度快的選手,他是得勝率最高技術
‧文獻:肌力、耐力、爆發力對柔道最重要
📍 柔道掃腰技術施術期之生物力學分析
▽本研究結果:支撐腳的方向角度90度(敵正前方)又快又穩
▽提及的文獻:
‧優秀的掃腰選手都充分利用腳的彈性帶動腰部上舉,顯示腳的彈性可以決定動作的優劣。
‧文獻:掃腰是否有效,身體平衡和腳尖方向很重要。
📍 柔道大外割引手兩種不同破勢方法之生物力學分析
▽本研究結果:引手45度破勢對於大外割動作技術是比較好(快&有效降低被對手反摔的危險性)。
▽提及的文獻:柏齊克彥(左拉手45'破勢比90'好)
【概念性】
📍 104年全中運高中組前六名柔道選手搶手技術分析 (余熒熒,2016)
▽本研究結果:整體搶手位置都使用 (前襟、頸後) 做為主要抓握;以動作型態 (足技、手技) 為最多;而在得分狀況「犯規」部分比例占最高
▽提及的文獻:抓右前襟屬手技 (前襟變化多易防守),後領抓法屬足技(強力重量級選手,使彎腰低頭)
📍[期刊]以節奏控制訓練模式提昇柔道下肢專項力量之效果研究
▽本研究結果:節奏控制組在柔道背「取位期時間」、「施術期時間」與「動作時間」的進步率方面皆顯著優於對照組。節奏控制訓練機制具有增強爆發力的較佳訓練效果,並對於提升柔道運動下肢肌力與速度具有顯著的影響。
📍不同顳顎關節發力策略對柔道選手運動表現之影響
▽本研究結果:不同顳顎關節發力策略有助於提升上肢單關節運動的肌肉活化程度。
▽提及的文獻:
.緊咬客製化牙套的握力和垂直跳明顯較好
.牙科牙套有可能提升運動表現,籃球選手訓練戴牙套後肌力和爆發力有提升
.下顎放鬆與否有關(游泳跳水時間、壘球揮棒速度
(2012.徐美惠)不同敏捷訓練對高中柔道選手下肢動力、敏捷能力與取位速度影響
.繩梯和跳繩對取位有幫助
.柔道運動員培養的關鍵因素(2018.徐寅勝)
.智力發展最迅速:6~16歲
.英國研究:不參與運動的學生在學習時容易遇到瓶頸,
【其他】
📍 臺灣與日本柔道運動員訓練模式比較研究-以文化大學與天理大學為例
▽本研究敘述:天理大學早1小時跑步,下午兩小時柔道
📍男子優秀柔道運動員體組成測量結果之應用 -以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銀牌選手楊勇緯為例]
▽訪談‧
‧要了解到不是機會找你,而是你找機會
‧太過在意輸贏,反而會影響到比賽時的表現,讓身體過度僵硬,這不利比賽
‧在國中的時候,教練把體能的訓練課表排得很扎實,對於體能的要求比技術練習來的多非常多,...因為體能對於比賽來說是很重要的東西,想要有充分的燃料去應用在上面,假設體能不足以支持施展技術的話,那這樣對於比賽來說其實贏面也不大,但要是有充沛的體能,在做任何技巧技術都能很有幫助
▽文獻‧
‧睪固酮/皮質醇比值」被視為運動員過度訓練的指標之一。比值降低=恢復不良、可能進入過度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