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b10b57681ff0f6d22ef0b8406358f2e

[編號08的山林北怪記者 高雄報導]

       從2001年後網路資料不多的時代,都可以在網路上看到郭冬寶老師分享的資料,在華文幾乎沒有忽雷架的世界裡,讓世人知道忽雷架的存在,而那時候網路上看到的廣告,只有郭老師和鄭國輝老師兩則,印象中那時候郭老師好像是在高雄市技擊館那邊教。提到技擊館,其實在武術界並沒有很有名,那邊辦的活動和比賽沒有預期中多。在2022年前後郭老師也應邀北上授拳。

 


【郭冬寶老師】

       記者帶著大家用忽雷架中的『回頭望月』一式拉回頭到原話題,這十年來郭冬寶老師,更也隨著網路的發展,用網誌、臉書、影片方式,默默的宣傳這門古樸精巧的技藝。郭冬寶老師早年在海軍新訓中心服務,事務繁忙加上車禍,身體狀況不好,其父和王師是同鄉及同事,遂拜入王師門下。習拳二十餘年,遵王晉讓老師要求,每日練拳20遍,曾創下半月內,每日減輕一公斤之記錄,郭冬寶老師也是在師兄弟間最早成立趙堡太極拳協會〈中華趙堡太極拳研究協會〉會長,在推廣上不餘遺力,還有極難到手的【趙堡太極拳雜誌】發行人也是郭老師 。

       記者在網路上看郭冬寶老師的影片〈忠實讀者:這是虛擬參訪嗎?〉,和王晉讓宗師的架子最為形似,各招演練力求俐落和鬆透,彷彿他的身體就是專門用來練忽雷架的〈鄉民:忽雷架限定的身體嗎?〉。

 


【文化中心】

       記者未曾正式拜訪郭冬寶老師,而是山林北怪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和某妹的某一次約會中,路過中正文化中心後方看到他們團練,卻從未去正式採訪,當時我和閃光意圖閃爆那個昏暗的空間,卻被他們走架的熱情閃回來,導致我身心靈有被灼傷的震撼!他們一直都在廣場團體練習,感覺上他們都練自己的,個人很欣賞他們一直盤架和教學,不似有些老師沒教幾招自己去聊天,就隨便找個師兄帶師弟等,可以給個讚。
 

[參訪太極拳] 王晉讓系忽雷架─ 郭冬寶老師(高雄)


【郭老師和蕭治傅先生之拳架差異】

(起式後第一個掤)
蕭:雙平掌上掤
郭:略雙立掌直接畫圈

(懶扎衣)最後一動出右腳前,右掌心
蕭:朝外
郭:朝內(朝臉)

(六封四閉之右臂位置)
蕭:右臂垂直位置在右腿外側
郭:在右腿上方

(懶扎衣定式到六封四閉)
蕭:眼始終朝右看
郭:眼非一直朝右看

(單鞭定式後接的掤)
蕭:直接往斜上方掤
郭:往後下上方畫一圈掤

(白鵝亮翅後第一動)
蕭:左膝上手下沈
郭:只有手下沈

(定式:白鵝亮翅)
蕭:雙腿成為菱形
郭:雙腿似平行

(撇身捶:胸往哪個方向)
蕭:正右方
郭:右前下方

(倒捲肱的手部和腳部動作)
蕭:手指前刺/後下掉
郭:手掌前下拍/後跳

(高探馬的雙腳位置)
蕭:左前右後
郭:兩腳略平行

(左右擦腳前一個圈)
蕭:往下往後再往前插手
郭:在胸前繞圈直接出去
 


【郭老師台北授課資訊】

https://smallshieh.blogspot.com/2021/10/20211025-830-1130-8100-2700-1900-100-1.html

山林北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在剛開學眾燕歸來的時節,編號08的小編來到台大新體育館露天平台參訪,聞名國術界的八步螳螂拳在台大成立社團已久,有著將螳螂拳和拳擊合練的特色。
 


【獨特的拳擊】

  社課一開始大家做了超多種連旁觀者都覺得熱的熱身,之後練習許多組拳擊動作,像是直拳、勾拳、閃躲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所使用的對敵戰鬥姿勢,前手不但比一般較前伸,而且還是前掌朝前,這樣手形一招可化三式:可以擋敵拳、或轉直拳反擊、或使出反背拳。

  當教練拿靶給大家排隊打擊時,本來大家排隊時都還只是下課心情有點小騷動的學生,但是每個人到定位時,馬上變身成背後有火光的超級賽亞人,連看起來超無害的短髮妹都變成職業拳擊手,連眼神都比幕之內的眼神還堅定。
 


【螳螂拳】

  接著就是練習本社核心螳螂拳手法,雙方以(反背掌互打拉腕)為起點,視對方變化做出諸多對應技巧,像是同前我一手被拉腕,另一手攻擊又被擋時,可以使出(黑虎偷心)一式,我朋友慕容復跟我說(當年林平之就是在華山用這招偷到岳靈珊的心的)<待查證>。

  根據資深師兄說:本門此般對拆手法一大堆,可以判斷當下敵方力的強弱和防備的有無,再判斷我方力的強弱、這邊好攻擊嗎、萬一攻擊是否容易被化解、下一招實打還是虛餌。練習手法時,看不到外面武館邊練習邊聊天或是假指導真把妹情事,這邊大家都是超級聚精會神的,我想真正高材生的台大魂不是只有在課堂和考場才看得到,連在武術社團也可以看到,對了,漫畫店中應該也可以。
 


【螳螂拳勾手】

  記者因為電影看太多認為螳螂拳就應該有螳螂手出來勾手點眼(加上翻了幾本松田隆智的武術書籍,小編就自認超級了解螳螂拳的),但又怕被認為中二,所以儘管一直覺得沒看到螳螂手卻又不敢問。授課師兄卻是看穿記者那顆仁厚似的宅心般,提到上述採手和對練時困住敵方雙手技巧等,都是螳螂手形啊!小編心中那目暮警官魂差點脫口而出:「拿奴佛陀」了說

山林北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小編怕沒人知道我是挖掘真相的記者,於是帶著編號08的記者證來到台大八步螳螂社,參訪保定快跤課程。因為是剛開學沒多久,課程是教授護身倒法和接手卡位技巧為主,先說說這邊保定快跤的師承如下:
*常東昇->常達偉->張君豪->台大社團
 


【課前】

  目前現場的社員呢,除了螳螂拳授課師兄及社長外,社員則是資深和菜鳥各一半,現場如同漫畫主角參加格鬥賽前,和各格鬥家在休息室看似放鬆心中卻上演緊張小劇場。

  一開始由社長帶大家做會喘的熱身(像是小編就是屬於裝喘躲熱身的人說),以及複習螳螂拳的應用手法,等到張老師到來後,便開始教授大家護身倒法。
 


【護身倒法】

  為了訓練大家翻滾感覺,老師要大家先做直向的前滾翻先抓感覺,而且還體貼新手若是剛吃飽會容易頭暈,奇怪他怎麼會知道,一般都要醫學院教授持刀解剖肚子和頭腦,才能證明和頭暈的關聯,這事先還要把飽肚和餓肚兩實驗對象傳便便的說。

  之後呢老師教前手翻,這是以國小起跑姿勢為開始,前手指引方向般順勢翻滾過去,最後結束姿勢是一拳護耳一拳置肚,老師提到這個和柔道不同的是不需用力拍地,因為在硬地版有拍傷之虞(地球君拍拍心口:還是你們練保定快跤最友善了,那些練柔道的打的我超痛是怎樣啦)。

  接下來老師教後方護身倒法,小編看他們下巴都始終貼近胸骨,初階練法是以雙腿蹲方式開始來後倒,老師特別提到中國大陸摔跤者習慣以此來對後背做排打的功效(地球君:先不要,我痛你也痛,邁休嗨!),之後老師才要雙人互推做站立的後方護身倒法。
 


【勾腿練習】

  之後大家練習勾腿單人練習,說這個外型有點像柔道的送足掃技法,小編似乎看到此技巧和柔道不同處在於他是用內腳勾起,柔道則是用腳底推,螳螂拳授課師兄還特地提到在實際上,也可以臨時變換方向轉成螳螂摔法。

  接下來雙人練習是一人勾腳一人抽腿退步做前進練習,另一個練習更以反背掌加採手為始,勾腿為終的練習,老師特別說這個前置作業很重要,只要這個做到了,之後往哪裡摔都是隨自己意思了(這就是到京站轉運站後,要去哪裡都超方便的意思吧)。
 


【後記】

  一連三小時的紮實練習,居然沒人喊累,連第一天進來的新生也撐到最後,授課師兄最後又帶大家做一些爆淚體能才收操拉筋,可見這邊最美麗的風景是汗(像是小編常去林森北路那邊跑獨家,那邊最美的風景是人)

山林北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訪八極拳] 普拉斯八極拳<BAJI·PLUS>

[編號08的山林北怪記者 台北報導]

       這是佛經所載的末法時期,世界充斥著肺炎瘟疫和戰亂,人們喪失對彼此的信任和對未來的希望,儘管如此仍有一群慈悲化拳棍的武者,以渾重正義能量執意的擊退漫畫中的闇黑勢力,世人稱他們為普拉斯武者,以消滅邪惡的麥拉斯為己志。

       於是標號08的小編踏上艱難的世道,來到台北偶戲館,參訪普拉斯教練場的八極拳教室,這是一個培訓菁英的精緻型教室,以普拉斯教練吳家瑋為首、有著拳兒漫畫豪邁馬尾的拳兒助教、精壯橫練的橫練叔,以及今天開始練六大開的開弟(話說open將翻成中文似乎也可以叫開弟的樣子)。
 


【避襠捶】

      小編到時他們已經做了不少熱身和單招練習了,雖沒親見但是依循格鬥漫畫的回朔思維可知(若有修煉有成的格鬥家都可由教室內的氣流得知他們練了什麼)。這當下普拉斯教練教大家推跨式前踢,又教如何防禦前踢的技巧,這技巧是小八極拳的『避襠捶』的應用,教練完全不教該技巧要點和發勁,可見這已經是超級菁英的高級課程。


       這應用以走外門為目標、走內門為次佳解,以『避襠捶』為核心概念,視攻擊體勢發展出不同應用,畢竟孫子兵法也開放原始碼給世人:『水因地制流』,習者可推衍出『兵因敵制勝』之理。待敵前踢而來之際,百鍊千熟的自然反應已決定是用內腕或是外腕去捲開敵腿,這邊分出去的兩條路各自又生出各樣變化,像是以長短距離和體勢的排列組合,可以是原『避襠捶』的掌打加上弓捶,或是中段重踢結束戰鬥(一般格鬥漫畫會以閃電般的火光強調打擊力度,大家要想像的話記得自己加上去)。


 


【六大開 & 披掛掌​​​​​​​】

       接下來是分組加強訓練,開弟這邊今天開始學習『六大開』套路,普拉斯教練遵循古訓,即教習六大開代表視該弟子為正式門徒,倘弟子日後有作奸犯科,師者必追究到底(小編歷經各大參訪至今首次見證這盛重的時刻,哈利路亞)

       另一邊是橫練叔練習披掛掌,披掛掌在拳兒漫畫也有提及,此派的戰鬥策略是以八極打近、披掛攻遠的方式來實踐。小編看橫練叔走著套路,雙臂形似長袖、勁似鋼鍊,練習模式似乎很有系統的分為:直甩、橫甩、前打,都是緊抓著同一個邏輯核心生出的變化,最近也有在跑娛樂新聞的小編,深深懷疑威爾史密斯應該有來這邊拜過師,旁人以為他在奧斯卡上面對頒獎人甩巴掌,像小編這樣內行的武館參訪記者看來,有著:腰胯協調、剛柔運勁、意氣合一等等滿滿的披掛味,得獎實至名歸,罰他幹嘛呢?

 

[參訪八極拳] 普拉斯八極拳<BAJI·PLUS>

 


【後記】

     看到努力備賽的拳兒助教、不厭其煩求完美的開弟、以及戰意十足的橫練叔,他們都是整個樂在其中,這氣氛和博恩夜夜秀的主持人說的是一樣的:『我不是為什麼目的而來做這個,而是這興趣本身就是目的』。

※吳家瑋教練師承:劉雲樵→葉啟立→吳家瑋
 


^_^ 感謝普拉斯八極拳提及本文!
[參訪八極拳] 普拉斯八極拳<BAJI·PLUS>

山林北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編閒談] EDC發想(上篇)
CN君的防狼噴霧器 - 2014年最流行的防身器材- 防狼噴霧

EDC(Everyday Carry)意思是每天所攜帶的物品,只是我在EDC社團看到很多人所分享他的EDC,或許不同職業或不同生活型態,內容物會有些許差異,我整理一下最多人準備或是最常出現的東西如下:
(折刀,手電筒,戰術筆,單手指指虎)


光看重複性最高的這幾樣,就可猜出EDC在多數人心目中意義極有可能是武裝EDC。(不然你來解釋為何打碎玻璃同時需要戰術筆和指虎來佔空間,更別論也有人還攜帶用途不廣的虎爪刀),這跟成人片只會單指色情片,不會包括不適合小孩看的恐怖片一樣邏輯。
如果侷限在武裝EDC來看,使用情境我猜就可能是治安差的街頭或是有CQC需求的戰亂城市。而小刀、戰術筆、手電筒都有相對應戰術和戰技可以搭配。
《本篇完》

 

註:本文的下篇呢,則是和朋友討論內容,為了不徒增社會治安問題就不會公開發文,你不用再等了,謝謝支持本文蛤。

山林北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訪和拳門] 台南市和拳門武術
(林森路的三角公園)

[編號08的山林北怪記者 台南報導]

 

【台南路邊招牌廣告】

        台南是以小吃美食和中式古蹟廟宇全省聞名,但是記者在台南那幾天,光是在市區街上,就常常看到很多基督教會或是天主教會,而且都是舊式建築,他門這邊天主和基督信仰,應該比其他縣市悠久! 記者在台南東門路上一家基督天主教附設的教養院前,看到「和拳門武術」的大看板廣告,寫著: 

                       『和拳門武術氣功推拿防身術技擊術十八般武藝招生』

        在武術採訪人脈中尋尋覓覓,找到多年前在那邊練過的一個爸爸和一個伯伯,加上冷冷清清天氣裡約出來,對他淒淒慘慘的殘存回憶做了解,大致了解『和拳門武術』是由掌門人「經旭孝」所創立,是以練習套路為主,各種徒手器械套路都擅長,

      而另一位伯伯勢在台南體育場旁的『羅漢堂』 練習競技推手,他說到幾年前他門旁邊就是『和拳門武術』的人在練習,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 我又可以從羅漢堂的人這邊,得知和拳門多以「北少林拳系」的各種套路練習。

      於是問完練習時間和地點,記者就偷閒去武聖夜市吃一些不是美食的美食,後來才想起『找美食一定得做功課,台南美食都藏在不起眼的小店中』,這都是那個家住赤崁樓旁邊那個無緣女友教我的@@。
 


【林森路的三角公園】

       記者山林北怪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大清早,到了台南勝利路巷內,吃媒體介紹的在地美食,就是台南人吃牛肉飯當早餐,記者吃著乾飯和牛肉,原本的美味都被記者的起床氣蓋過去了,不情願的把湯喝完,就趕去林森路一段和崇德路交差口的三角公園。

       到達那邊,看到很多歐巴桑阿公在練氣功元極舞什麼的,終於找到『和拳門練習場地』,這邊很多人穿著黑色薄絲功夫褲在打拳,另一邊是揮舞棍的套路 - 以虛步請拳為始,轉身劈棍、下檔格棍、轉花連招、背棍擺踢、下頓點棍,一些人練的很熟練,每邊的各式棍花,就像是各個角度的直昇機螺旋槳,跟電影『魔宮帝國』中練棍武者的帥度可以比擬!

 

[參訪和拳門] 台南市和拳門武術
(台南北門路和民族路交叉口的體育用品店附近的老唐牛肉麵店)
 


【採訪新鮮哥】

       當中一個大學新鮮人〈新鮮哥〉,已經快把長棍套路學完,記者利用空閒訪問他,新鮮哥是台南一間大學管理學院的學生,身型單薄的他一早從住處把長棍載來,他說回家買早餐時很引路人側目,晚上熬夜借貸著會計的習題,他心中想著一棍劈暈老師,就不會有一堆小考和習題,他還是乖乖的把棍子拿來這邊劈空氣比較好@@


       這邊的長棍他們慣稱齊眉棍, 記者的OS:『那是齊誰的眉? 齊籃球選手的眉還差不多吧?齊眉棍那麼長,都多出好幾個頭了呢!』

*新鮮哥跟記者說:『在家裡,可能每天練個頂多1-2次棍的套路』

*新鮮哥他說:『家裡練棍,常常因為空間不大,可能會揮到日光燈或是家具』

​​​​​​​*不過記者心想:『1-2次棍套路〈/天〉,可能還沒什麼效果,離剛才一些熟練的人,仍有一段距離吧?』

*記者目光遠望其他武者心想:『看那些強者的板勢, 應該是賽場上的常見選手吧?』

 


【後記】

       記者目光遠望同時,看到隔壁土風舞團體,有一個歐巴桑把腿抬很高架在樹上劈腿拉筋,自以為很淑女優雅的望春風,記者基於紳士禮儀,不敢跟他說,我這個角度看去有點像狗拉X @@ 。

      話說回來, 早起的新鮮哥, 自比其他賴床同學還要新鮮的跟我說, 他在台南北門路和民族路交叉口的體育用品店,買到心目中的日本木刀。新鮮哥他說:『中學看很多漫畫,都會出現這種木刀,我終於看到也買到真品了』。原來他是漫畫迷,該不會是看了『鐵拳小子』漫畫,才想來練國術和棍術的吧?


 


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hochuan-men/
痞客邦 http://hochuan.pixnet.net/blog
樂多日誌 http://blog.roodo.com/hochuanmen

山林北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訪太極拳] 謝宗學教練的團練課 (王晉讓傳忽雷架)

 

[山林北怪記者 台北報導]

        這次訪問的武術是《趙堡太極拳忽雷架》,這是來自高雄的稀有太極拳,本系傳承如下:
※王晉讓→郭冬寶→謝宗學

       猶記上次小編來參訪郭冬寶老師時,對郭老師極盡心力講解和學員們一遍遍操練拳架,如同喝水般稀鬆平常,這勤練太極的武人風情畫已深深映在小編腦海裡。

       這次小編更是加碼來參訪謝宗學教練的平日班團練及教學,謝教練是跟著郭老師勤習多年的高徒,於是小編在某年某月的某個下著冬雨的晚上來拜訪謝宗學教練,他們的練習場是位於石牌國中教師休息室的走廊,此時的校園盡是夜色黑寂,只有教師休息室這邊燈火通明,小編才知道不只學生對課業認真,老師更是加倍的認真,而小編到了現場看到謝教練已是拳腳翻騰了。
 


【學員】

      謝教練的打拳裝扮是「短袖、短褲、頭帶」,這內行人看了都知道是超級專業的打扮,因為比起其他太極拳來說,演練忽雷架拳架很快就會大汗淋漓,小編曾聽聞前人都要準備一兩件衣服替換, 謝教練打一段落後只要擰乾頭帶不須替換衣服,真的是專業又實用的打扮,而之後團練的師兄師姐也是一樣穿著短袖。

      謝宗學教練本身是石牌國中的老師,還有兩位師姐是也是校內老師,另外還有一位校外人士是超級資深的師兄,他一來就打開筆電將白天工作忙一段落,才開始打拳。

     現場兩位師姐說沒有化妝打扮不上相,所以今天參訪相片都會讓師姐們不要入鏡,小編只好從他們2024年所表演的影片擷取相片如下,這是取自他們在「內家拳武術名家表演觀摩大會」所演練的忽雷架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EjC4fA3wpE) 喔。

[參訪太極拳] 謝宗學教練的團練課 (王晉讓傳忽雷架)
 


【團練忽雷架】

       於是大家都站定位就要準備開始了,小編還特別覓得今日黃曆的最佳方位,已經打定主意要模仿大家的動作到底了。

       團練期間的多趟拳架中,謝教練不斷的提醒每一動何時要鬆何時要緊,這可都是每式提醒還同時兼顧發勁,謝教練肺活量之強足讓小編驚訝。

       穿著2件長袖的的小編,沒多久身體就像是水壺在燒開水越燒越熱,只好在打一趟套路完就脫到剩一件。再之後伴隨身體漸漸熱開,就好像推拿師對我的筋絡徒手按摩,有時又如同筋膜槍對筋絡末梢震動舒緩。

      小編這個水壺身體呢,在燒開水燒到沸騰後就汗流的不停,這暖熱體感一直延續到下課回家,完全不受濕冷寒冬的影響。而這水壺沸騰後的汗流浹背和一般打球跑步的汗流浹背,最大的不同是它具有持續性,如果跑步完在寒風聊天一陣子,身體就開始冷起來了,但忽雷架是會持續熱下去的,經記者實測的結果,一直到第四天身體都還是暖的,體內始終燃燒著冬天裡的一把火。


[參訪太極拳] 謝宗學教練的團練課 (王晉讓傳忽雷架)
〈白鵝亮翅〉
 


【教練指導】

    這堂課讓小編印象最深的是〈摟膝斜行〉,教練講起此招外型要先緊後鬆並掌握好時間點,最後全身繞圈如同跳繩般走大周天一氣呵成。

      小編跟謝教練問起忽雷架中特殊的平行虛步(常見的虛步是站前後腳),謝教練以「高探馬」當例子示範用法:(若能管住敵人手臂,我那虛起的那隻腿可以絆摔對方)。 

      謝教練更跟小編講到每個人練拳都有不同體會,就會伴隨著各種主觀感覺和不同說法,而這些隱晦的模糊性會讓人容易產生誤解,所以按照明確的「規矩」去練是很重要的,這個明確的「規矩」,文字上就是《十三勢行功心解》為走架子的標準。而蔣發祖師曾言:「上下相隨,內外相合,虛實分明,用意不用力,乃拳功之要,學者不二法門也。」

     謝教練承襲郭冬寶老師之風,教學上對學員們殷勤指點,對拳架細節非常要求,對自己更是自律甚嚴,在武藝傳承中扮演重要的環節角色!

[參訪太極拳] 謝宗學教練的團練課 (王晉讓傳忽雷架)
〈摟膝斜行〉


【後記】

       課後小編在回程的捷運上採訪資深師兄,資深師兄長期也接觸其他的太極拳,最終仍以趙堡忽雷架為歸宿,他說忽雷架演練起來讓他對拳經拳論有更深的體悟。

       資深師兄也提到當年在成大就讀時,太極拳社團有分為楊太組和鄭子組,社團曾考慮新增陳太組引入忽雷架(因為舊年代趙堡忽雷架被歸類在陳太小架),當年資深師兄因此在煩惱和練武本身無關的行政事務,像是(新增陳太組有多少學生會來參加、本市陳太老師沒意願怎麼辦、跨縣市找老師車長期的馬費會付不起、學校給老師的費用要給三組老師會不夠怎麼辦、社費若比行情高很多學生會來嗎),小編覺得〈煩惱這些瑣事 v.s 單純練拳〉若讓一個沒出社會的學生來選,我寧願只練拳好好當個武術家,也不想當一個操勞這些的企業家。

 

[參訪太極拳] 謝宗學教練的團練課 (王晉讓傳忽雷架)
〈金剛搗碓〉

山林北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參訪] 早稻田大學的『柔道部物語』  
(玻璃會反光看不到裡面)

[日本特派記者 山林北怪桑在早稻田大學報導]

        記者這天來到早稻田大學看到了地形圗,看到活動中心位於校區角落,它的入口開在校外,直接過去看有什麼武道社團在練習,小編在建築物外繞了一大圈,從外面就看到有柔道部的人在練習,本想在外面拍拍照就好不要打擾他們,後來實因玻璃會反光拍不到裡面,怕被世人說沒圖沒真相,心想還是進去好了。到了門口看到合氣道社的招牌倒在那邊,我想如果要踢館的人也不用進去了,直接把招牌扛走就好了,可謂:「踢館不求人」。


[日本參訪] 早稻田大學的『柔道部物語』
(合氣道社的招牌倒在那邊)
 


【練習場介紹】

        一進去馬上就是柔道社入口,木牌寫著柔道部,心想:「柔道部不就會配置部長,挖!大學生沒出社會就可以當上位高權重的部長了耶!」。

        一進去就碰到某社員上來問候 ,我說來參觀 ,經由教練同意後 ,我就在角落坐著看到他們練到下課。他門這邊的地板除了塌塌米部分外都是木製地板,實在很厚工柳!

        旁邊有一女學生在調乳清蛋白(根據多年看日本漫畫的經驗,我猜她是社團經理之類),一瓶一瓶的還加冰塊,天氣冷心更冷就是了,如果再擺個小桌子,就像是電影吧台的調酒師了耶,整個參訪過程經理妹沒有一點下去練柔道的意思,我猜經理職可能是專職的,或是他今天是不能穿柔道服的值日生,不然就是他作錯事情被罰當經理不能練,(記者OS: 只要你害羞不去跟他聊,他為何在這邊始終都是一個秘密,這種秘密,連柯南說過:A Secret makes Woman Woman!)

[日本參訪] 早稻田大學的『柔道部物語』
(柔道社入口木牌寫著柔道部)

        記者坐的前面有個大鼔,正好想起我在台中興武門看到的百年大鼓,兩個鼓來台日PK大戰,不知道何者先破功?道場正面是加納治五郎相片。

 


【寢技對打】

       我開始看的時候是寢技對打,我覺得他們寢技比台灣的多數柔道館還不錯,也積極多了(像是烏龜頻率低了點)。

      吉村 (Yoshi mura) 教練穿 Addida 的道衣在旁邊口頭指導,他也來跟我聊天,吉村教練說:「社員也有台灣人,不過今天沒來」,吉村教練他的英文沒日本腔且很敢說,可能常常出國比賽,反倒是現場的研究生不大敢說英文,不過「不敢說英文」才是正港的日本人阿阿阿阿!

[日本參訪] 早稻田大學的『柔道部物語』

 

        整個道場右方擺了平板電視,遠處繫起多條粗繩,內行的校隊就知道這是訓練臂力上爬用,有那麼多條的粗繩就可以看出這邊校隊有多強,不像某個 CIA 大學有個沒老師教的柔道隊,因為經費太多無處花,也就意思一下買個一條沒人用的粗繩消耗預算。

      下課教練帶我去去看他們早期的珍貴相片,看到講道館名家三船九藏和巴柔始祖前田榮(光?)世,我說上面寫錯字了,不過吉村教練也不知所以,總之不管是「前田榮世」或是「前田光世」,他就是巴柔的光榮!


[日本參訪] 早稻田大學的『柔道部物語』
 

        經理妹身後的牆上方,是一整排的名牌,很多早期木牌都老舊隱入跟後面木板同個顏色,而呈現一體成型的風格了,所以遠遠看還以為來到明治時期的火車站看到木製火車時刻表,這麼長的名牌榜,可知他門學校柔道部真的歷史悠久,如果每個名牌都是每位社員努力的象徵,我想這些集合起來就是柔道漫畫中,要呈現真正的"柔道魂"阿阿阿阿!!!

  還有幾根柱子旁設了重量訓練的器材,我問他們是做什麼用的,他們說練抓力,總之就是要你不會因為找不到人練習,而有偷懶懈怠的藉口,這邊強者的風氣讓我聯想到有一部漫畫「柔道部物語」主角「章魚哥」,每天都很熱血的練習,最後打敗宿敵的青春經典漫畫!

[日本參訪] 早稻田大學的『柔道部物語』
(重量訓練的器材)
 


早稲田大学柔道部
http://www.waseda-judo.com/
早稲田大学競技スポーツセンター
http://www.w-int.jp/cgi/sp.cgi?jb=list_club&next_jb=club

[日本參訪] 早稻田大學的『柔道部物語』
[Englis,英國語]
I went to Judo club 'coz it 's difficut to take pictures outside. After asking their agreement, I watched at side. Their newaza sparring is better than some tw dojos. Coach Yoshimura chat with me in English and showed me some very old pictures

山林北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13 Fri 2020 20:12
  • ww

ff

山林北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訪CQC] 香港SAC系統Evan老師的手電筒戰技

 

[編號08的山林北怪記者 台北報導]

      說到香港東南亞武術,常在各國辦研習教學的 S.A.C系統 Evan老師最為人知曉,除了東南亞武術, Evan老師也擅長 CQC 領域的格鬥術,像是「Krudo snaq控制器」以及本次的手電筒格鬥,於是編號 08的記者,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參訪本次手電筒格鬥研習。

 

   在課程開始前儼然已經是場作家的簽書會,因為 Evan老師出了新書「技擊解碼」,許多人拿著書給他簽名,老師更是穿著和書上某頁一樣圖像的衣服。這本「技擊解碼」應該是第一本的中文印尼武術「席拉」的專書,裡面彩色書頁述講席拉的歷史和武術基本概念,讓大眾對於席拉有著入門課般的體驗。

 

[參訪CQC] 香港SAC系統Evan老師的手電筒戰技

 


【記者訪問】

     記者現場訪問一位有接觸過東南亞武術的大叔:
記者:『大叔為何想來練習這本技術呢?』

大叔:『一看到這研習會我主觀地以為是東南亞武術掌中棍的應用,當然也會猜想手電筒發光直射眼睛時,可能就是虛擬長棍概念,但我相信在研習後會有更正確的認知』

記者心想:『不簡單,講得很保守又精準』,於是問:『那你對於這個技術有怎樣的期待呢?』

大叔:『因為近年來民防意識興起,所以也想了解一下CQC的巷戰戰略,盡一份老百姓心力』

記者心想:『「對社會盡一份心力」是上一世代人的教條場面話,這世代的人不給社會添亂就算不錯了』


 


【基本概念】

   Evan老師在課程的一開始,以雙手被抓來說明如何拿出隱藏武器,技巧也結合席拉武術的「擒拿混打擊」特色,期間更利用我順人背的時機來開啟手電筒開關,讓手電筒和敵人「對上眼」,要知道沒有電力沒有手電筒的傳統冷兵器時代,自然不會有此般技術,Evan老師這個流程一體成形,毫無新概念亂入的突兀感,根本就是一個新的整體風格。再說這「雙手邊解脫邊拿手電筒對敵」的流程,是以「手電筒對敵眼」和「便後退」告終,而Evan老師特別強調後退步要以軍隊CQC的方式走,不採武術擂台方式走。

 

[參訪CQC] 香港SAC系統Evan老師的手電筒戰技
 


【各種技巧】

     接下來練習「手電筒基本手法」約近九招,以敵方的抓手控制為例,我可以採上下左右中五個基本方向以及順逆時針等反制法,這些基本技巧中可以看到印尼武術特色的擒拿法,而手電筒在期間的關鍵時機上,發揮了絕對性的作用,不過偶爾發出的手電筒光讓小編有種錯愕感:『奇怪,他們為何能這麼嚴肅地在打光劍呢?』。之後的介紹令記者印象深刻的,是弱方面對強力者的應對法,整個技巧是以「製造有利的槓桿原理」為核心,以近身踩腳縮短我的槓桿長度,再以推敵拉長敵方槓桿距離,這樣有了小勝大的槓桿局面,因而輕鬆舉起手電筒對敵。

 

     在課程後半部,Evan老師為大家加強手電筒格鬥中的掌中棍概念,小編再次看到多個前面提到的「印尼武術特色的擒拿法」,這邊來說說「印尼武術特色的擒拿法」是怎樣的特色呢?就是做擒拿不一定是以卡死關節為目的,這原因可能是因為不好對敵人做擒拿,所以擒拿做一半就搭配掌中棍來轉移注意力,但是更多的根本就是以勝算為主要目的,而不以擒拿為目的,擒拿做多做少只為了讓他背勢嚇一跳,我好保持贏面到下一動以獲得勝利。

 

 


 【後記】
一.這場研習其實非常適合軍警和保全背景的人來特訓,這對於他們日常隨身的手電筒會有著更好的掌握,能大大提升治安品質,老百姓來學也能加強民防意識,重溫當兵的苦澀感覺。

 

二. 小編在現場看了大家手電筒,有些人買了「戰術手電筒」,而Google解釋「戰術手電筒」和「一般手電筒」的差別,是「戰術手電筒」可以裝在槍上。有些人的手電筒除了附吊套外,還附有「單指快抽環」,「單指快抽環」給小編的感覺就像是有著單指指虎般的第二功能。

山林北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