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氣道】
(2015,徐蔚人) 合氣道護身倒法訓練對於平衡感之效益研究
【彈力帶】
(2020,林榆鈞)以彈力帶進行身體旋轉熱身對業餘拳擊選手出拳表現的影響:活化後增益的效果
-爆發力=力量*速度
-骨盆加速度對右直拳拳重是顯著相關
-下肢踢蹬力量越大越能提升出拳速度
(2014.李儒芬)水中專項訓練與彈力帶訓練對柔道選手平衡控制能力之影響
-平衡能力是所有動靜態姿勢中, 最主要也最基礎的能力
-水中專項訓練&彈力帶都有效提升柔道選手動靜態平衡
(2008,李毓慧)柔道單臂過肩摔實際動作與拉橡皮筋動作之運動學分析
-橡皮筋和真摔在破勢期和取位期動作一樣
-橡皮筋最接近柔道專項的訓練方式
-搶手佔優勢者獲勝居多
-過肩摔:適合矮且速度快選手、它破壞力強不易被反摔
-橡皮筋訓練分為:肌力(緊)和技術(鬆)
-橡皮筋阻力類似對手抵抗情形
(2001,王家均)柔道橡皮筋專項肌力測試與動作分析
-爆發性拉力是可創造絕對優勢
-橡皮筋阻力因拉長而漸增
-研究證實:佯攻需破勢
【柔道】
(2012.黃詩涵)不同負荷對柔道模擬比賽心跳率與乳酸之影響
-有氧能力佳乳酸排除越好
-乳酸快速堆積會影響運動表現
【角力】
(2015,徐金山/ 指導教授:張育愷) 角力選手心理技能與心理韌性之研究
-年資久比年資淺自信心較高
-心理堅韌比較不會競技倦怠
-心理堅韌(自信、動機、慾望、專注力、抗壓力、承擔痛苦)越好運動表現越優異
(2015.賴惠玲)角力選手運動熱情與運動表現之關係:無動機的中介效果
-有動機和有熱情的人,在角力運動表現比較好
(2015.李宗杰)3週吸氣肌訓練對角力運動員無氧動力與擒抱表現之影響
-舒呼樂呼吸力訓練器
-角力攻防前運動員常瞬間吸氣後用力抦氣,增加胸腹部內壓力
-角力訓練可以提升吸氣肌表現
(2014.陳威霖) 加速規測量角力運動員下背痛之研究
-下背痛病因: 肌肉韌帶拉傷、椎間盤突出及壓迫性骨折和脊椎狹縮
-下背痛症狀發生率最高:角力、柔道、橄欖球
(2014.侯旻汶) 優秀角力運動員核心訓練與專項肌力相關之研究─以台灣女子角力運動員為例
-核心肌群練可以提升角力表現
(2018.徐寅勝)柔道運動員培養的關鍵因素
-智力發展最迅速:6~16歲
-英國研究:不參與運動的學生在學習時容易遇到瓶頸,
(2020,林文軒) 比較不同量級角力專項與競技體能測驗之間差異和相關性
-高拉專項體能總次數與下蹲垂直跳呈現正相關, 與衝刺跑及T 字敏捷跑呈現負相關
-評估一個角力選手的基本能力依據。成、3 0 公尺衝刺跑、6 0 公尺衝刺跑、下蹲垂直跳、立定跳遠、爬繩5 公尺 、單槓2 0 秒、伏地挺身2 0 秒、仰臥起坐2 0 秒、8 0 0 公尺、藥球向後拋、藥球向前拋、跑步8 0 0 公尺 x 2 趟、坐姿體前彎、引體向上( 最
【運動傷害】
(2023.吳東昇)頸椎調整手法對角力選手握力、視力及認知功能之立即影響
-頸椎病變會影響握力和視覺清晰度
(2017, 黃志仁)臺灣高中(職)柔道選手得意技動作與運動傷害成因之探討
寢技受傷率: 關節技〉壓制〉勒頸〉
預防傷害的自我對策:集中精神、患部包紮、加強肌耐力
受傷後復原時間:1~3周
受傷後最常用就醫:中醫〉西醫〉自行處理
最常受傷的時期:練習遠高於比賽
最常受傷的性別比例:男
最常受傷的量級:中量級〉輕量級
最常受傷的時機:防守時〉攻擊被對方反摔時
最常受傷的原因:精神不濟〉勉強使用技巧硬撐 & 熱身不足
最常受傷的類型:扭傷〉韌帶受傷〉肌肉拉傷
最常受傷的部位:膝蓋〉肩膀〉腰部〉手指&踝
最常受傷的技巧:過肩摔( 多人得意技緣故)〉單臂〉小內割〉大外割
受傷練習時最常用護具:白貼〉繃帶
受傷練習時最常用處理:冰敷&貼紮休息〉推拿按摩
80.3%都還未治療好時就開始練習
警大警技最容易受傷(柔道課,最常受傷的部位:踝)
(2001.王鍵慰)柔道運動員前十字韌帶傷害機轉之探討
1.本研究指:前十字韌帶斷裂
2.禁止12歲以下做關節技和勒頸
3.前十字韌帶傷害發生情況1.外力直接撞擊 2.自己過度扭轉
4.建議
-了解倦怠原因和消除方法
-以積極性的攻擊和防守
-對練找肌力和技術差不多的對手
【乳酸】
(2013.陳丙紳)不同測試方式對柔道專項負荷心跳率之關係
-乳酸多寡的相關因素:運動強度.參與肌肉量.運動長短
-大小外割:有極高乳酸濃度
-運動強度可透過最大心跳率和攝氧量界定
(2020. 林筑筠) 下肢力量與無氧閾值耐力對柔道過肩摔之影響
-當最大負荷結束後, 第 5分鐘之心跳率可做為恢復速度的判斷。以運動員來說, 最大負荷後第 5 分鐘之心跳率低於 1 0 0 m i n - 1 代表具有高競技能力。
-由運動時心跳率上升的快慢與運動結束後心跳恢復的快慢, 皆可顯示心肺適能的優劣。
-當最大心跳率達9 5 % 體循環系統已呈現極大壓力, 因而造成身體組織缺氧
-有氧能力越好, 乳酸排除速度越快, 無氧耐力能力越好, 在高強度負荷運動中乳酸就越低。
-無氧動力能量來源主要取決於存儲肌肉內磷酸鹽和肝醣
-跳躍高度越高, 代表選手下肢的肌力就越好
-的比賽得分統計中, 過肩摔幾乎是獲得一勝及得分最多的技術動作。
-乳酸的堆積會干擾神經傳導的速度、肌肉的收縮, 也將導致疲勞的出現
-比賽中若過早產生大量乳酸堆積, 便容易出現疲勞現象進而影響了選手在比賽時的動作執行與運動表現
(2021.曾正豐)柔道HIIT訓練模式對COOPER-TEST 與攻擊頻率之影響
-心跳率恢復至安靜狀態的速率可顯示心肺適能的優劣
-最大攝氧量
-現代柔道於比賽或對摔的模式生理運作方式更是接近高強度間歇的生理機制
- 柔道主要能量來源為無氧代謝系統, 柔道競賽的代謝特點是以無氧代謝為基礎
(2013.曾小芬)我國柔道選手得意技與基礎體能之探討
矮的人較佳:過肩摔, 小內捲
(2007.劉金龍)不同能量代謝系統之柔道專項能力檢測與血氧指數的應用與探討
-乳酸太早堆積會產生疲勞感影響表現
-心率變化速度可以得知反映攝氧量&運動強度
-乳酸堆積可以判斷運動強度&有氧能力判斷.
'(2012.徐美惠)不同敏捷訓練對高中柔道選手下肢動力、敏捷能力與取位速度影響
-繩梯和跳繩對取位有幫助